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BG视讯(中国区)集团官网|高校奖助学金频频“缩水”,学生利益如何保障?

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30:00    次浏览

北师大学生发出一篇名为《讨债:请学校及时发放台湾、港澳及华侨学生奖学金》的文章,该生称2012级的24名毕业生毕业至今没收到当年公布的奖学金,此后该同学致电相关部门询问,各单位却相互“踢皮球”。而就在上个月,南京大学多名学生也在网络上发帖,反映学校少发了1000元研究生国家助学金。除此之外,包括中国人民大学、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存在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发放“缩水”的问题,这不禁让我们疑惑,国家规定的助学金怎么就“缩水”了呢? 按规定发放却“缩水”了?财政部、教育部2013年印发的《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》明确,中央部属高校硕士研究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6000元,这一支出全部由中央财政下拨,按月发放到符合条件的学生手中。但具体怎么发放、每月发放多少,其实是由各个高校自行确定,以南大和人大的说法来看,他们是按照学制内实际在校时间发放的,于是很多人的助学金只能领到毕业的那个月,使得国家助学金存在结余。这样看来,学校少发助学金似乎情有可原,但是据南大的同学反映,在发现少发的问题后,同学们多次在内部BBS上向学校讨要说法,而学校对此只回应过两次,都是语焉不详,顾左右而言他。直到有媒体报道后,学校方面才给出了解决办法。 学生权益如何保障?如果按每人少发1000元计,仅这两所高校2016年一年少发的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就达数百万元。虽说学校最后给毕业生补发了助学金,但如果没有学生们坚持向学校讨要说法,没有发文在网络上扩散,学校是否会一直拖延、不做正面回应呢?那这数百万元是不是就一直积压在学校手里了呢? 其实学校可以改变一下思路,从源头上就避免这种损害学生利益的事情地出现,相比南大、人大这种中规中矩却存在漏洞的助学金发放方式,一些高校就采取了灵活方式,做到了国家助学金的足额发放:武汉大学、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在学生毕业时,一次性补发剩余两个月的1000元助学金;南开大学、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则为硕士研究生每月发放助学金600元,每年发放10个月。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关系到学生的切身权益,虽然分到每月可能只有几百元,但对于一些学生来说,这会成为他们生活费的一个重要来源,因此只有学校发放到位,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学生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,保障学生们的利益。文/胡慧颖